新闻中心 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国内苯酐生产及市场状况
发布:txxlzd 浏览:6372次

我国苯酐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成套生产技术。生产方法主要有萘催化氧化法和OX氧化法。其中采用萘氧化法生产的生产能力仅有100 kt左右,其余为OX氧化法。随着OX氧化法生产装置不断扩大,同时引进国外大型生产装置,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使原料消耗大幅下降,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国产化苯酐生产工艺、设备制造、催化剂研制和自动化控制水平都有很大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天津溶剂厂(80 g工艺,自行技术)、沙隆达所属荆州博尔德化学有限公司(80 g工艺,北化院技术)、石家庄化工二厂的20 kt/a级OX氧化法苯酐国产化装置已建成投产。至2003年,我国苯酐生产能力已达约765 kt/a,产量598.3 kt。目前,我国生产厂家约50余家,生产能力为20 kt/a以上的有十余家,主要有: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5 kt/a)、中石化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0 kt/a)、石家庄白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 kt/a)、中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40 kt/a)、河南庆安化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 kt/a)、沙隆达集团公司(50 kt/a)、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40 kt/a)、天津溶剂厂(42 kt/a)、哈尔滨石油化工厂(25 kt/a)、山东利华集团(20 kt/a)。

近几年,虽然国内苯酐生产能力、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每年都有大量的苯酐进口。表2列出了近年来我国苯酐产量、进口量及表观消费量。

由于近期苯酐的原料OX供应偏紧,市场价格坚挺,使得苯酐的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由于大量低价苯酐的进口,导致国内不少生产企业处于停车减产的状态,总体国内的生产工厂由于生产成本比较高,因此开工率都不是很高。

目前我国的苯酐消费结构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占60%,醇酸树脂占22%,不饱和聚酯占10%,其他产品占8%。据估算,2004年我国苯酐需求量为927 kt,2005年将为1 044 kt,预计2005-2010年我国苯酐年均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2.6%,到2010年我国苯酐需求量将达到1 894 kt。

我国在苯酐技术领域也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例如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最新开发的BC-239型催化剂,其苯酐收率可达111%-113%,该催化剂已在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40 kt/a生产装置上使用,据称其性能已与进口同类苯酐催化剂相当,并于2003年初在其试验基地北京市奥达石化新技术开发中心建成了催化剂生产基地,投入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北化院又在开发更高性能催化剂。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开发的“邻苯二甲酸酐精制节能新技术”首次将金属丝网规整填料应用于苯酐间歇精馏装置,塔内件采用天津大学专利产品“高弹性液体分布器”,该成果先后在北京化工二厂、安徽铜陵化工集团的苯酐间歇精馏塔上应用, 后又对从德国BASF、意大利Lonza等公司引进的40 kt/a大型苯酐精馏装置进行了改造。据称,该成果不仅提高了精馏塔的处理能力和产品质量,还收到了降低能耗和物耗的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上一条信息: 没有了!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返回]